
貨源充足 品質優良
158-5999-3330
文獻中記載浦城種植丹桂歷史已有2500多年,始于春秋戰國時期,1.歷史文獻對浦城丹桂的記載—春秋戰國
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在舊戰國時期(公元前475年-前221年),距今2487年。
春秋戰國時詩人屈原(約公元前340-前278年)在《九歌》中詩句:“援北斗兮酌桂漿”,“辛夷車兮結桂旗”。公元前334-前223年,浦城隸屬于楚國,歲有進貢,楚人屈原正處這個時期。
2歷史文獻對浦城丹桂的記載—漢朝
又記:“漢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扶荔宮,廣植奇花異木,其中有桂百株。大多枯死,桂花
幸活”。
據司馬遷《史記·東越列傳》(卷114)記載:武帝破南越時,東越王馀善駐浦城,建有行宮和浦城、臨江城、漢陽城3個軍
城堡,趁機反漢。元鼎六年,武帝派四路兵馬討伐。次年,馀善兵敗被滅。于是天子“詔軍吏皆將其民徙江淮間,東越地遂虛!
武帝此時正大建扶荔宮,有可能令越人移植去北方缺少的桂花樹。以上這些關于桂花的產地、種植、利用等方面最早的文字記載,涉及地域都與浦城有關。
歷史文獻對浦城丹桂的記載—南北朝
南朝宋元徽二年(474年),江淹被貶為吳興(浦城舊名)令,在任3年酷愛縣內山水,留下詩賦10余篇。其中多首吟及桂花。
江淹在騷《雜詞·悅曲池》中韻道:“桐之葉兮蔽日,桂之枝兮刺天”!肮鹬獯烫臁辟澷p桂枝向上,與上句對應,可想像
到浦城桂樹之盛。桂花樹冠直徑在3米以內時,桂枝都筆直向上,這是大葉丹桂的特點。
歷史文獻對浦城丹桂的記載—宋朝
宋朝嘉祐二年(1057年),浦城人章衡狀元及第,官直集賢院。他回鄉捐修祖祠資福寺,作《題資福寺》詩云:“文昌耿耿星,F,桂籍巍巍世不空”。
章衡中狀元時,宋仁宗皇帝(趙禎)作《賜狀元章衡詩二首》,其中詩句:“靈鰲振處千山動,丹桂開時萬里香”!暗す痖_時萬里香”中的“丹桂”就可能也是實指,是皇帝已聞章衡家鄉是丹桂之鄉所作的感慨。
歷史文獻對浦城丹桂的記載—清朝
明清時期的浦城,丹桂的種植已相當普遍幾乎達到遍山漫野的地步。清浦城人孫振豪(字汝西)為官歸里,筑廬郊外,親家鄭天
錦詩慶賀。詩中云:“小筑精廬附郭宜,階下桂蘭森競秀”,可見房前種桂之多。
清嘉慶《新修浦城縣志》稱:“上有丹桂甚巨,數百年物也!闭谔毂稳,中秋花開,滿城香飄,邑人視之為桂神。
2007年1月11日,中國經濟林協會正式命名浦城縣為“中國丹桂之鄉”。浦城丹桂栽培歷史悠久,文字記載約有2000年。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。江蘇、浙江、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園林城市,紛紛前來該縣訂購丹桂樹(苗),上海世博園和北京奧運場館建設都移栽了浦城丹桂樹。